文化大同
网站首页 > 文化大同
让古都再现恢宏历史风貌
发布时间:2023-09-06        来源:大同晚报

 

修复的传统民居

 

 

古城东南邑仿古建筑

 

修旧如旧的古城街巷,古韵盎然,典雅流芳。 史涌涛 摄

  金秋的明朗阳光下,漫步古城,欣然可见大同市全力推动古城保护修复全力加速提质,古城价值正在全面提升。东南邑文旅综合体、户部角文旅综合项目等已颇具规模,一个个大型古城文旅项目推进迅速、成果彰显;古城街巷历史风华再现,生活气息丰盈,为古城带来全新的活力与质感;华严安麓、凯悦臻选、既下山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纷纷入驻,以鲜活文化润泽古城;一个个各具内涵的文化博物馆开始立项打造,“博物馆之城”的典雅气息愈加浓郁;假日期间,古城内游人如云,一系列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,集中展现大同厚重历史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……

  大同市坚持“传承历史文脉,留住市井气息,丰富古城业态”理念,聚力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工程,切实把古城保护、建设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,全力推动古城保护修复加速提质,全面提升古城价值,古都大同日益重现恢宏历史风貌。

  古城保护与发展成果显著

  古城承载着大同的辉煌历史,寄托着大同人民的情感,古城情结扎根于每个大同人心灵深处。古城保护修复是市民高度关注的民心工程,接续推进古城保护与修复是全市上下的共同夙愿。近年来,大同市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里提出的整改要求,坚守“保护第一”基本底线,逐条逐项落实整改目标,古城空间格局延续传承,历史街区风貌逐步恢复,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。

  记者漫步正在建设中的东南邑项目,一种熟悉而亲切的古城记忆扑面而来。据了解,该项目包括76亩历史文化街区,院落共计85处,是古城同类项目中保护院落最多的街区。记者看到,很多院落均依历史风貌完美保护修复完成,殊为难得的是,所用砖瓦均为回收来的旧材料,斑驳间有着岁月的印痕,更有历史的余温。据介绍,在该项目建设中,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,都是在专家的指导下,以传统形制复原,清冗余、补缺憾,完整再现传统,进行建筑细节修缮,以高水准完成古城功能转换、更新和充实,复现历史文化街区氛围,构筑全新复合型文旅综合大场景。

  这是古城保护与建设的缩影。大同里坊式格局自北魏而起,是古城民居街巷肌理的最初形态,至今传续完整。近几年,大同市聚焦传承历史文脉,强力推进综合性示范片区整改。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肌理、街巷格局、历史建筑、环境要素等入手,注重传统格局风貌的延续和历史信息的真实完整表达。目前已完成大庙角、柴市角2处示范片区整改任务,完成欢乐街、大庙角街、蔡家巷、广府角、正府巷、东柴市角、南柴市角7条历史街巷风貌整改工程,对历史文化街区110处保护性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缮。

  同时,大同市聚焦留住市井气息,强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完善。在建设中,注重古城传统生活秩序和人文生态活化,综合考虑周边交通、群众生活、文旅融合等因素,扎实推进古城功能织补,全面实施民生改善工程。目前,古城内27条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、5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工,在古城4个片区分别建设菜市场、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,不断提升古城烟火气息。已修复好的历史街巷青石墁地、古风盎然,照壁砖雕精心复刻修缮,重现当年古城风华。

  据古城保护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大同市不断优化古城功能布局,立足宜居、宜业、宜游功能定位,结合4大片区特征进行整体规划,明确了完善基本功能、延续文化特色、优化产业布局、引导深度文旅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5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。在空间风貌规划方面,延续古城“以四大街为轴,传统街市+棋盘网络为骨架,庙宇公园点缀其中”的传统空间意向。

  近一两年,推进古城内重点建设项目12个,总投资约62.8亿元,引入高端品牌酒店,推进凯悦臻选、华严安麓、既下山等项目加快实施。餐饮基地6大项目主体基本建成,府衙修复项目全部完工,户部角休闲文化综合体项目及西城墙、南城墙内部空间改造项目加快推进,基础设施持续完善,为集聚高端餐饮、旅游演艺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布局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文旅融合格局大力开创

  大同市聚焦丰富古城文旅业态这一战略任务,充分发挥古城资源优势,先后出台《大同古城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(试行)》等政策性文件,综合运用各类政策,吸引博物馆、艺术馆、非遗工美等主题展示场馆、旅游民宿、演艺剧场等文旅业态落户古城,形成新兴文旅产业集群。

  记者了解到,当下,大同市正在深挖历史、边塞、民俗、融合等文化内涵,让更多文化内容、文化符号纳入古城旅游线路,融入古城景区景点。目前,已完成华严寺、关帝庙、南小城、北小城遗址、十字大街等标志性节点标识展示提升工程,对文物本体、历史沿革等进行阐释说明,使其文化内涵得到彰显,并推出以北魏、辽金文化为代表的文化IP,研发出融入标志性地域文化元素的文旅商品,打造“大同好礼”文创品牌。2022年,面向全国发布《博物馆征集公告》,目前已收到125个申请,加快布局实施电影、乐器、服饰、戏曲和忻东旺美术馆等5个主题博物馆建设,一座文化元素齐备的“博物馆之城”正在加速形成。

  大同市还围绕“古城+”做文章,加强古城文旅项目包装策划,强化历史街区整治,系统升级导向标识,细化配套服务设施,发挥古城在大同文旅振兴中的引导枢纽作用,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北魏文化品牌,以人为基础打造大同非遗文旅产品,并开展常态化演艺活动,活化古城内建筑物,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多角度挖掘古城各类文化遗存的历史故事、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,打造大同文旅新IP,形成“快进、慢游、深体验”的文旅新模式,让古城真正火起来。

  文化内涵挖掘需下功夫

  很多游客来大同旅游后,都会由衷赞叹:大同古城堪称“宝藏之城”,古迹星罗棋布,处处有历史遗珍,不断有惊喜发现。

  据了解,大同古城内有不可移动文物134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,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,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08处,有各类博物馆11座,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,是一座文化资源格外富集的历史文化名城。

  采访中,大同市文化界文旅界人士纷纷表示,大同古城的发展还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深、文旅项目开发不够等短板,仍需持续发力,尚需下大功夫。

  首先是古城的烟火气息不足。由于相关业态布局不够合理,大量四合院建设与业态策划衔接不够,与其应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去甚远,并且古城的引导枢纽地位不强,没有一个涵盖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智慧导游平台提供引导服务,听不到智慧讲解,外地游客抵达古城直奔景区到此一游的多,未能形成全城旅游的态势。

  其次是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。古城内富集古都文化、佛教文化、融合文化、边塞文化、丝路文化、非遗文化,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,是大同发展文旅产业亟需挖掘的财富源泉,也是古城火起来应重点体现的核心内容,但目前挖掘力度不够。表现在北魏文化不够突出,非遗文创产品缺少,挽留游客在古城过夜、吸引游客来同避暑和康养的手段不多,体现特色地域文化的展示场馆建设滞后等。

  还存在文旅项目开发不够的问题。目前大同古城文旅项目消费单一,古城内拥有众多文物古迹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博物馆等,但对潜力巨大的游客二次消费开发较少,与国内一些优秀景区差距较大。对古城文旅的包装宣传力度不足,古城的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不匹配,游客对古城内众多优秀的文旅项目、线路、景点知晓度不高。

  (史涌涛)

大同文明网版权所有   大同市委宣传部   大同市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主办   邮箱:dtgdbliu@163.com   地址:大同市平城区御河西路柳泉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