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冬日古城墙上的时光印记
发布时间:2024-01-19
来源:大同日报

图为雪后的城墙带状公园内,游客在赏雪。  于宏摄

 

  站在大同古城墙上眺望,古都大同有一种穿越岁月的永恒之美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,因古城墙的存在,被深深铭记,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历史文化魅力。

  古城墙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馈赠

  冬天的大同古城墙,少了游人的喧嚣,多了份宁静与空灵。宛如一首无言的诗,它的美丽与庄严,只需用心去感受。在暖暖的阳光里,漫步或骑行在城墙上,感受冬日里古城大同的休闲时光,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,与古人对话、与历史共舞。

  在南城墙永泰门,沿城墙内侧的马道拾级而上,沐浴着冬日灿烂的阳光,会产生一种丈量历史的感觉,似乎每个脚步都在复踏着古人的步履。那一座座雄伟挺拔的城楼、箭楼、望楼、角楼,巍然屹立,何等壮观!而这其中,望楼的建造可谓大同城墙的一大特点,尤其是它的外轮廓并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,而是建在城墙突出的墙墩子上(俗称“马面”),像齿轮一样凹凸相间、排列有序,每边共计12座,均为木构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楼阁,高12米,正面及左右两侧设有窗口,在战争中起着瞭望、观察、打击、控制、隐蔽等作用。

 

  高大雄伟的城楼建于城门之上,为木构重檐九级歇山顶三层楼阁,外有廊柱环绕,秀美壮丽。它是守城将士指挥作战场所,楼阁内外彩绘细腻、构图得当、古朴典雅。俊秀精巧的角楼,为木构重檐十字歇山顶二层楼阁,建在墙体四角突出的墙墩子上,战时可利用其外凸和二层高大建筑候望敌人、观察敌情,防止敌人迂回于城墙下进攻。气魄雄壮的控军台建在角楼之外,它脱离城墙主体独立存在,其上与角楼间用栈道相连。踏上栈道如履薄冰、惊心骇目。战时在控军台上,根据观察到的敌情变化,可迅速采取应变措施给予打击,在平日里还可观赏塞上秀丽景色,两者得以巧妙结合,这在我国其他古城墙中也是少有的。

  南城墙东侧,耸立着一座高达35米的仿木结构八角七级空心砖塔。该塔建于明天启四年(公元1624年)。因春夏飞燕众多,俗称雁塔。每层辟有两扇门,塔内一层墙面镶有碑碣,上面刻有明清两代部分举子的姓名与功德,以激励后人奋进,又称“题名塔”。塔内设有踏垛砖梯,可攀登远望,也是古代战时重要的观察点,因此,又有“瞭望塔”之称。形制稳固端庄、秀丽玲珑,在我国城墙建筑史上实属罕见。瓮城,是城门之外的小城,或方或圆,视地形而建。其高厚与城墙相等,是城门防御工程的重要建筑,因其形状像瓮而得名,意为敌人一旦进入,即可遭到墙体上四面火力打击,犹如瓮中捉鳖、无法逃脱。瓮城之外是月城,呈半包围状,形似弯月。即使敌人突入月城,守城将士仍可居高临下,从月城四周的墙上再以密集的高空火力网把其歼灭。因此,敌人攻入城内必过三道门,重关叠障、防备森严。箭楼位于月城城门之上,是镇守城池的第一道防线,也是古代美化城市标志性的高大建筑。南城墙永泰门外,不仅有瓮城、月城,还有关城和东西耳城,形制美观、结构复杂、规模宏大,与城墙上的众多楼阁浑然一体,形成一个坚固的堡垒,完美地再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创造的辉煌。

  城墙遗址陈列馆,助力文化遗产焕新彩

  作为“活着的历史”,城墙承载着文脉的延续。如何保护传承好这段“历史”,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在探索与发展中绘出一幅生动的发展答卷。

  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,位于大同古城西城墙南段,是一座以城墙为专题内容的场馆,分上下两部分,展陈总面积1920平方米,主要由城墙夯土遗址、出土文物展区和历史老照片等组成。

  走进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,你会看到城墙内部的空间构造,感受到在历史岁月中不断累积的印痕,上层展厅依托城墙望楼布展,展陈面积120平方米,厅内清末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城墙的数十幅老照片,镌刻着大同城市前行的岁月印记,再现了大同城墙以及城墙建筑物的历史风貌,沿着这幅历史凝结成的画卷,让游客与古城的昨天晤面,重温那不曾远去的光辉。下层展厅展陈面积1800平方米,以北魏、唐(辽金)、明代城墙夯土遗迹为主线,借助城墙修复中出土的文物,采用模型和图文展板方式,分别以千古名城、千秋事业、金城汤池以及京师藩屏四个单元,全方位地展示了大同城墙的历史演变、修复历程、建筑结构及文化内涵等。

  千古名城与千秋事业单元展板,位于下层展厅最前端,其顶部悬挂的城砖模型,营造出一片虚幻的“光阴之墙”,将历史与现实之间形成既有联系又有阻隔的效果,游客仰望“光阴之墙”,有接受历史洗礼的沉寂之感。同时,空中悬浮的城市变迁图片墙,也反映出社会各阶层为大同古城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所作的贡献,一幅幅生动的照片,展现了大同人民从搬迁的离别难舍到乔迁新居的喜悦,城市也从“老大同”变成“新大同”,这既是古城保护与修复的历程,也是大同人民心声的汇聚,正是有大同人民的众志,才有今天的成“城”,铸就了今日美丽新大同。

  千古名城单元展板,利用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,对大同城墙的历史沿革做了详尽阐述,呈现了大同迄今已有的2300多年城墙史,以及悠久的历史长河、璀璨的古代文明,给大同留下极其丰厚的文化遗存。千秋事业单元对大同城墙在近代遭到破坏、大同市政府启动的大同城墙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保护与修复工程、修复后在挖掘价值和有效利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展示,发挥了城墙遗址应有的科研展陈、历史传承功能,实现了文化遗产价值的转化。该展馆详细介绍了大同的城墙保护修复工艺,让游客了解到大同古城墙大规模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科学的、全社会参与的保护工程,不仅能为今后国内其他古城墙的修缮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参考,同时,也向世人展示了大同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。

(曹飞)